臨滄美食
紅茶燒肉是一道肥而不膩的美味佳菜,用紅茶燒出來的肉不僅具有茶葉的清香,再搭配上肉的濃醇,非常可口,與茶葉蛋有異曲同工之妙。
主要原料:五花肉半斤、紅茶、糖、鹽各適量。
制作方法:將紅茶用100ml的開水泡10分鐘。濾去茶葉。肉切成小塊。鍋里放少許的油,放入肉翻炒片刻,加入茶水,加鹽(不要用醬油),加少量的糖(可去除茶的苦澀味)。將肉用小火煮20分鐘就可以裝盤了。
口感風味:肥而不膩,非常可口,健康美味,妙不可言。
紅茶燒肉,風雅而又平實!既品了茶香,還能滿足口欲。
旺子米線
傳統小吃“旺子米線”,口感鮮美,老少皆宜,是彩云之鄉云縣眾多小吃中較具特色的一種。
主要原料:豬血、大米、紅紅的辣椒油、阿佤芫荽、蔥、醬油、味精等。
制作方法:將新鮮豬血放入適量食鹽至泡沫翻滾加入3倍清水,靜置半小時。豬血凝為半固體用刀劃成核桃大小方塊,用溫水煮熟待用。食用時,將用上等優質大米,用天然山泉水浸泡、磨漿、過濾、蒸、榨、煮、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柔韌度*的細長、潔白米線用滾湯燙熱撈出入碗,加入新鮮肉湯汁和豬血塊;然后在加上辣椒油、阿佤芫荽、蔥、醬油、味精等佐料即成。
口感風味:口味鮮美,香氣四溢,風味俱佳。
旺子米線口感好、味道非常鮮香,富有營養,老少皆宜,是當地人常用佳肴,也是外地人路經云縣時特別問津尋嘗的風味小吃。
酸扒菜
在鎮康一直流傳著“只吃筍子不吃魚”的小故事,講的就是酸扒菜,它是鎮康地地道道的風味菜,從縣城到農村,鎮康人都有做酸扒菜的歷史,酸扒菜是鎮康人的拿手菜,是鎮康人的招牌菜之一。
主要原料:豆包、青菜、南瓜尖、洋芋、精鹽、辣子、蕪荽、花椒油、味精、醬油等。
制作方法:飽熟的豆包,在清水里泡洗凈后,放入鍋內放上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燒至沸騰,后用文火慢慢的燉著,直至豆包扒了再放酸筍子,然后放其它原料和作料調料。
口感風味:酸爽,余味繞梁。
酸扒菜吃起來菜香、湯香、味香,香噴噴的、熱騰騰的很開胃。酸扒菜還有藥作功效,特別對感冒有一定療效。吃酸扒菜也不挑季節,無論春、夏、秋、冬吃起來都是特別的爽。
豌豆油粉
豌豆油粉是傳統云南省民間小吃,已有了悠久的
歷史。吃起來香脆、鮮嫩,口味佳,令人回味無窮。
主要原料:豌豆、米、水、醬料等。
制作方法: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先將質量上乘的豌豆用水泡漲去殼,用水泡發后,然后磨成漿,用篩子過濾,再把漿水放入鍋里用文火慢慢煮成糨糊狀冷卻后即成豌豆粉。摻水磨成漿,經過濾、熬者成糊,冷卻后凝回而成。質地細膩滑嫩,色澤姜黃,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用刀將豌豆粉切成小片,經刀功成形后烹調可熱吃或涼吃。
口感風味:爽滑鮮嫩,香氣襲人。
在臨滄,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賣豌豆油粉的小攤子或小鋪子,有機會去臨滄,一定要品嘗一碗,熱熱的喝下去,很適合老年人和小孩子做早餐,營養還利于消化。
雞肉爛飯,不同于普通的米飯,它即可以當飯又可以當菜,一般情況下,是作為一道菜來食用的,雞肉爛飯不同于普通米飯有,它比普通米飯要軟得多,特點就是“爛”;它是飯和菜的結合物,主要原料還是大米。
主要原料:雞肉、大米、五茄皮、酸筍、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漿子、香芭草、鹽、蘇子等。
制作方法:把剛開口叫的公雞用竹簽戳死后放在火上把毛燒光,拔去毛根,掏去內臟,然后切塊,放入冷水里煮。等水沸后放入大米、五茄皮、酸筍、姜、芝麻、辣椒、花椒、木漿子、香芭草、鹽、蘇子等佐料,邊煮邊攪,米煮成稀粥便成雞肉爛飯。佤族雞肉爛飯選用本地土雞,忌諱用白毛雞煮制。口感風味:新鮮而細膩,口感香滑,回味悠長。
雞肉爛飯,佤族視之為上等佳肴,健康又營養。
清燉牛肉
清燉牛肉是補氣血的佳品,可治療由氣血虛弱引起
的脾胃虛弱都,健脾養胃,對面黃肌瘦以及虛胖的
人群都有好處。
主要原料:牛肉、胡蘿卜、紹酒、蔥節、姜片、鹽、味精、胡椒粉、芹菜末。
制作方法:先將牛肉洗凈,切成小塊,胡蘿卜切滾料塊或圓柱狀。后將牛肉塊放涼水鍋里用中火燒沸片刻,煮出血水后倒出洗凈,取用大砂鍋放入牛肉塊,加滿水,下蔥節姜片、紹酒燒沸,撇去浮沫,改用微火保持沸而不騰,燉3小時至酥,撈去蔥姜,加入胡蘿卜,燉至酥爛,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即可。
口感風味:軟嫩滑爽,口感飽滿,回味悠長。
臨滄清燉牛肉,不同于家常清燉牛肉,精選滄源小黑牛肉,極具當地特色,只有去到臨滄才能親身體會到這種美感噢!
滇紅老茶湯,采用優良的云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經過各道工序,長期以來,均以手工操作
。此工藝從1939年在鳳慶與勐海縣試制成功。
主要原料:茶葉等。
制作方法:先經萎凋、揉捻或揉切、發酵、干燥等工序制成成品茶;再加工制成滇紅工夫茶,又經揉切制成滇紅碎茶。
口感風味:香郁味濃,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鮮爽。
滇紅老茶湯選用優良云南鳳慶大葉種茶鮮嫩芽葉作原料,采用科學方法精制而成。如果有機會去臨江,別忘了品嘗這樣的美味噢!
傣味牛撒撇
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涼、甘甜、
可口等特點。他們對撒撇有著特別的偏好,不僅自
己喜歡吃,還是招待客人們的上等食品。
主要原料:牛肚、腰里肉、直腸、肝、脾、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
制作方法:先將牛肚、腰里肉、直腸、肝、脾等洗干凈后用水煮,煮時必須保持肉質鮮嫩。煮熟即撈出,切碎,撒上花椒粉、香辣蓼、韭菜、辣子、大蒜等作料,倒入事先做好的苦腸汁和少許刺五加汁,再加上少許的肉汁,拌均勻就可以食用。
口感風味:香味淳正,色澤誘人。
牛撒撇為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盡相同,臨滄牛撒撇具有當地特色,有清熱功效。
火腿木瓜雞
火腿木瓜雞為臨滄佳肴,此屬藥膳佳肴,吃之不僅
口感好,還有保健價值。
主要原料:臘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雞、姜等。
制作方法:把雞斬成小塊,用水煮一下去掉血水,木瓜去皮和核,切絲,姜也切絲;火腿切片。然后鍋放少許油先把雞肉和姜先炒一下,再放入木瓜絲、火腿和鹽一起炒出香味,然后加水煮到雞肉酥爛可口,加一點點胡椒粉就可以起鍋了。
口感風味:酸鮮可口,軟嫩滑爽,回味無窮。
火腿木瓜雞,以云縣、臨滄交界地羊頭巖一帶較有名,很多人對火腿木瓜煮雞風味特感興趣,往往專程趕至品嘗。相信你只要有機會去品嘗,定會回味無窮!
竹蓀湯爆肚
竹蓀源于一個遠古的美麗傳說,當今,竹蓀出口價值極貴,千克竹蓀,可值一兩黃金。
主要原料:竹蓀、豬肚、香菜、蔥、姜等。
制作方法:1.將竹蓀用清水漲發,洗凈,順長剖開,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湯余透,撈出瀝去水分,放入湯碗中。豬肚頭用水洗凈,剔去外皮和油筋,從里面一側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為厚度的2/3.再切為3.5厘米長,l厘米寬的塊。香菜、蔥、姜洗凈,切成末。2.炒鍋上旺火,注入清水1000毫升,沸后下肚頭氽至半熟,用漏勺撈出,放入竹蓀碗內,同時下蔥、姜末。3.炒鍋上火,注入雞清湯,加鹽、味精、胡椒粉調好味,沸后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蘇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口感風味:口味鮮美,口齒留香。
到了臨滄,何不品嘗一下竹蓀湯爆肚,感受一下美麗的傳說!
黃果軟餅產于臨滄云縣,具有香甜可口、止咳化痰的特
點,解放前即遠銷東南亞諸國。
主要原料:小紅米、玉米、高粱、小麥、粟米、薯、糯米等。
制作方法:采用瀾滄江沿江一帶所產的黃果和
云州冰糖釀制而成。
口感風味:香甜可口、香醇甜美。
黃果軟餅麗江粑粑不易變質變味,做好后放置數天,不會發霉,無論帶著出遠門或將它作為禮物饋贈給遠方的親朋好友,你都不用擔心,只要到時候把它拿出來隨便地蒸或煎一下,它依然酥脆香甜。
石板蕎粑粑 生活在臨滄雙江自治縣境內的拉祜族,有著獨具特
色的飲食文化,石板蕎粑粑就是其中之一。
主要原料:苦蕎面、核桃樹皮等。
制作方法:首先找一塊很平整的石塊,把石塊在火塘上烤燙,用老鼠核桃樹皮燒成灰兌上水,過濾后倒入蕎面中攪拌,然后攤在石板上翻烤,即成苦蕎粑粑。
口感風味:清涼爽口、又純又香、苦甜爽口,回味無窮。
苦蕎粑粑不僅好吃,還有藥用的功效,可以治胃熱引起的頭昏頭痛、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