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定鎮罕宏社區芒坑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馬鹿舞傳承人賽丙家中,賽丙向徒弟教授著如何制作馬鹿道具,桌子上還擺著幾件制作好的馬鹿手工藝品。
在賽丙的心里,他始終記得少年時村寨里跳馬鹿舞的場景,在每年的開門節、關門節、潑水節等重大節日期間,村民們會敲響象腳鼓、铓、镲等樂器,身著“馬鹿”道具和“緊那羅舞”的表演者們應聲登場,馬鹿舞通過碎步、快步、扭動身軀等動作,模擬出馬鹿活蹦亂跳、搖頭擺尾、打鬧嬉戲的樣子,姿態優美又生動有趣,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多年來,賽丙懷揣著對馬鹿舞蹈的熱愛與執著,對別人的邀請有求必應,因舞蹈表演藝術精湛,他被云南民族村有限公司授予“民族民間藝師和傳統文化高手”之錦旗。
馬鹿舞傣語里叫作‘嘎朵’,是傳說中佛祖身邊的一種神獸,沒有人真正見過它的樣子。馬鹿舞是云南傣族最具特色的擬獸道具舞之一,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在大型節日活動中跳馬鹿舞,寄托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和賽丙一樣,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緊那羅舞傳承人巖擺介紹到,緊那羅舞是我國傣族民間舞蹈的一種,屬擬禽舞,存在于傣族神話故事里的一對神鳥,象征著忠貞美好的愛情,舞蹈時由表演者頭戴面具,身披緊那羅翅膀和尾巴,以排铓、镲、象腳鼓等傣族傳統樂器演奏,舞步輕盈歡快,動作剛勁有力,給人以雄赳赳之感,把神鳥表現得活靈活現、韻律十足。
而今,通過賽丙和巖擺兩位傳承人的不懈努力與堅持,孟定的馬鹿舞和緊那羅舞走出了村寨、登上了舞臺,曾多次參加省內的民族民間歌舞樂展演活動,2009年馬鹿舞在北京的全國中華英才推選活動比賽中斬獲金獎。
孟定鎮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名;省級“非遺”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4名;市級“非遺”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名;縣級“非遺”保護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2名。共有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2個;省級“非遺”保護項目2個;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9個;縣級“非遺”保護項目3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