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鳳慶茶后”鵬城品鑒會于深圳雅昌大廈文人書房順利舉行。據了解,“鳳慶茶后”位于云南臨滄鳳慶大寺鄉平河村的古茶樹博物林,樹圍3.2米,直徑1.02米,樹高19.5米,樹齡2200余歲,是現存野生過渡型茶樹最具代表性的古茶樹。跟隨臨滄茶山旅游小編去看看吧!
近年來,古樹紅茶產業繁榮發展,高品質紅茶從小村莊銷往各大城市;與此同時,來自四面八方的茶友也沿著茶馬古道,探尋古老神秘的紅茶文化源頭。茶產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發展,不僅為各地茶友帶去茶中極品,也為紅茶發源地——云南鳳慶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鳳慶古樹紅茶遠銷各地
滇紅瑰寶推動茶文化傳播
在鳳慶大寺鄉的平河村,海拔2000多米的高山上,長著上千棵樹齡500年到千年的大葉種和大理種古茶樹。“2010年4月份,我第一次去到云南臨滄的古茶樹村落,當時臨滄只有一條航空線,沒有高速、沒有高鐵,最好的一條路是二級路。那里是云南很落后的地方,也是還沒被開發的地方。”鳳慶茶產業發展的牽頭人段兆泓先生在品鑒會上回憶道,“然而,越晚被開發,這恰恰說明,它是整個云南生態資源保護最好的地方。”
段兆泓本身也是云南人,自小就愛喝茶。在尋遍云南產茶地區、嘗遍各大茶園的紅茶后,他發現,整個云南要數臨滄的茶樹好;而臨滄鳳慶古茶樹群落的紅茶,是上品的。每年清明前后,采茶工人爬到樹上手工采摘鮮葉,一般是一芽兩葉。采摘的鮮葉送到制茶所,經過萎凋、揉捻、發酵和烘焙之后,制成古樹滇紅茶。茶樹經過成百上千年的積淀,同時以古法采摘和加工,才形成了滇紅茶中的精品。
在段兆泓的牽頭組織下,古樹紅茶從偏遠山村來到深圳,不僅為茶友們帶來舌尖上的極致體驗,更是將茶文化從古鎮傳播到了現代人們的生活中來。品鑒會上,記者看到這些紅茶條索烏黑飽滿,用開水沖泡后,湯色透亮如琥珀,茶味甘醇。桌上擺放著精致的乳白色茶具,將茶色襯托得更加晶瑩剔透。來自四面八方的茶友們相聚一室,飲茶品詩、以詩助茶,在詩詞中感受意境的幽美邈遠、茶香的韻味悠長。
茶馬古道吸引各方茶友
茶旅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身為云南人的段兆泓十三歲時背井離鄉去外地打拼,現在,事業有成的他也希望能為家鄉做點什么。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道,“隨著鳳慶古茶樹群的知曉度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茶友對茶葉源頭產生興趣,希望能去看一看當地的生態與產業,到源頭去感受茶文化的氛圍。我想,結合茶文化的傳播,我能夠為當地的茶農村民做些事情。”
抱著這樣的念頭,段兆泓開始組建團隊進行旅游策劃,沿著茶馬古道,將茶山之旅與紅茶文化相結合,讓茶友們能夠在品鑒紅茶的同時,能夠有機會探尋茶文化發展的源頭。同時,伴隨著越來越多茶友的慕名而來,當地的旅游業也逐漸繁榮興旺起來。茶產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茶農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