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臨滄|臨滄少數民族的魚
小編為大家提供臨滄資訊,臨滄旅行攻略,臨滄美食,臨滄酒店,臨滄會展,臨滄團建,臨滄活動策劃等一切相關信息
酸筍魚是臨滄傣族地區普遍流行的一道菜肴,特點是酸、辣、鮮、爽。做法:將魚去鱗并除去內臟后煎黃,再將酸筍炒熟后放入湯中,待煮沸后把魚放入,并加入蔥、姜、辣椒、花椒等佐料,即可上桌宴。
拉祜族火灰燜魚。拉祜族尤喜歡這種不用鍋灶燜出的美味。捕到的魚除去內臟晾干,將蔥、姜、蒜、芫荽、辣椒拌上食鹽和少許豬油,塞進魚肚,再用嫩芭蕉葉包裹起來,焐進火灰,半小時后即可取出食用,食之醇香可口。
香茅草烤魚。精選當地羅非魚,以二十多種植物香料精心調配而成。新鮮羅非魚去鱗片,劃開魚腹,去腸肚,將蔥、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細,放進魚肚子里,把魚肚合攏,用兩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烘烤三五分鐘,即可食用。香茅草烤魚具有香、酥、鮮的特點,極能增進食欲。
布朗族也興炭火包燒魚,布朗族語為“嘎哽”。魚去鰭、剖腹、去內臟,姜、蒜、芫荽、苤菜、大蔥洗凈切末,加食鹽攪拌均勻,填入魚腹。魚身涂抹少許食鹽,用芭蕉葉包裹嚴實,以竹篾捆扎成包,放在火塘內的炭下焐燒,包內魚肉變熟即可食用。布朗族烹制的“嘎哽”,味道鮮美,回味無窮。臨滄傣族、佤族都善做酸魚。制作酸魚,先將魚腹剖開,取出肚雜,用清水洗盡血跡,展平魚肉,將魚腹朝下分層放進一個土壇里,放一層魚,撒上一層由食鹽、花椒、烤酒等調和而成的佐料,如此,待壇子裝滿,封好壇口,放在陰涼處,半月后便可開壇食用,生吃、炒吃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湯,無不酸鮮可口。
永德酸魚,產于永德怒江流域的村寨。酸魚要先加工腌制,以玉米、花椒、胡椒、草果、八角等混合做“糟”。再將“糟”填入魚腹腔,合攏魚腹,放入土壇中,最后用稻草將壇口塞緊密封。烹調時,先將腌魚切塊,用菜油煎炸至淡黃。永德酸魚味道鮮美,脆嫩可口,酸、麻、辣、咸俱全。酸魚可久存,長途運輸。
以上內容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