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弄的茶
勐庫是大葉種茶的故鄉,是茶馬古道重要驛站,勐庫牌商標和冰島茶優良的品質揚名中外。公弄村境內發現的歷史2700年的野生古茶樹群落,擁有面積1.27萬畝,是目前國內外已發現的海拔最高、面積最廣、密度最大、抗逆性最強、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樹群。
公弄大寨轄區山體多樣、水源充足、氣候涼爽、植被濃密、千年古樹成林、環境優美,歷史內涵豐富,具復合型旅游開發條件和資源稟賦。公弄大寨自然村是勐庫大葉種茶的發祥地,現有茶園面積4200畝,古茶園有3000余畝。
關于茶葉的起源,公弄大寨布朗人有這樣一個世代相傳的神話。相傳,始祖叭巖冷在臨終前對子孫們留下遺言:“我留馬給你們,怕遇到災難就死掉;我留金銀財寶給你們,怕不夠你們用;我留茶葉給你們,子子孫孫用不盡。”于是,叭巖冷在眾山之上撒播茶種,茶種紛紛入土生根發芽,茂盛繁衍,這才給后世留下了不竭的財富。
據專家考證,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具體說,包括了今天的布朗、佤、德昂等民族。公弄大寨屬于勐庫十八寨之一,種茶歷史悠久。據詹英佩女士《茶祖居住的地方——云南雙江》一書描述中描述:“古濮人是世界上最早識茶、吃茶、種茶的先民。布朗族古稱濮人,是勐庫最早的居住民,濮人是最早進入邦馬山采集狩獵的族群,最先發現邦馬山原始森林中有野生茶樹,最先采集邦馬山野生茶食用,最早將邦馬山野生茶引為家種的必然是公弄布朗族的先祖古濮人。
公弄布朗古茶文化園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景區充分發揮茶產業自身橫跨一二三產業的行業特點突出以茶促旅、以旅帶茶、茶旅互濟,全面提升茶旅融合程度。緊扣古茶谷、觀云臺、人祭場、千畝古茶園、佛寺、白塔、名木古樹等景觀和景區開發,合理布局茶產業,科學植入茶文化,促進山水風光和秀美茶景深度融合,已開發出景點27個。
佛祖樹:布朗語:梅橄過。學名“鐵力木”。布朗語:梅橄過。佛教圣樹,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在“梅橄過”樹下修行得道成佛。
公弄“梅橄過”所在處為公弄佛寺舊址,此樹系公弄佛寺長老種植。經云南省林業廳于199年測定,此“鐵力木”樹,樹齡500年;當年即公布為省級“古樹名木”。至今又逾25年,種植時間1495年(明孝宋弘治八年)此時是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公弄的實證,也是雙江縣境內唯一的遺存最早佛教文物。
佛祖圣地(中心文化廣場):占地面積1000m3,四周建有佛寺、佛塔、佛爺住房、舞臺。
公弄大寨是雙江自治縣土著民族—布朗族最早聚居地之一。公弄大寨布朗族能歌善舞,民歌總稱為“布朗詞”,包括十余種曲調,最基本的有“甩”“宰”索”甚”四種曲調。公弄大寨布朗族文化保存完整、民風淳樸,民族風情獨具魅力。
布朗族蜂桶鼓舞被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當地布朗族流行蜂桶鼓舞,蜂桶鼓舞是布朗族跳鼓的總稱,起源于布朗族的創世傳說和祭祀活動。
公弄大寨佛寺至今還保留著中國最大的蜂桶鼓,據非遺傳承人俸正文介紹,蜂桶鼓很是講究,只有遇到戰爭、火災或逢年過節時才可以敲響,不同的鼓點蘊含不同的深意。
公弄大寨布朗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自己獨有的飲茶文化,如酸茶、竹筒蜂蜜茶、糊米茶等。
其中,“糊米茶”堪稱飲茶文化典范,其泡制方法是先將土罐放入火塘中烤熱,再在罐中放入適量糯米烤黃,然后再放入茶葉同烤,待茶葉烤黃,糯米烤焦時,再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通管散、甜百改、姜片、掃把葉(灌木)幾味草藥,用滾燙開水沖泡,最后加上紅糖放回火塘中烹煮3至5分鐘,一罐色彩暗紅,香氣逼人的糊米茶就制作完成了。
公弄屬于布朗族村寨,飲食多以酸辣為主布朗族的飲食習慣是以大米為主食,喜種蔬菜,吃飯用手抓。
煮時選一段鮮竹,裝好米和適量的水,用火燒熟,剖開竹筒一人端一半以竹筒當碗用。米飯沾有竹瓤,食之有新竹清香和經炭火烘烤的香味,很可口。
以蟬為主要原料,加以糊辣椒粉、野花椒粉、姜、蒜、芫荽等佐料調制,這道菜只能在初夏之時制作。雨水剛落地時,蟬常常于夜間在有淺水的洼地上云集。人們趁機將蟬捕來,去羽,去腳,蒸熟剁細,拌上糊辣椒粉、姜末、蒜泥、野花椒粉、芫荽,加適量食鹽調拌成糊狀而供食用。味雖談不上美,但營養豐富,特色獨具。
以鮮魚(小魚)為主要原料,加姜、蒜等佐料加工。烹飪時,將魚兒剖腹,擠除內臟,洗凈,加抹食鹽、糊辣椒粉,摻以蒜泥、姜末、芫荽、苤菜等佐料(若包燒大魚,佐料應填入魚腹),用芭蕉葉或冬葉嚴實包裹,焐于火塘的炭火下燒熟供食。這道菜不用油,但味鮮美,具有山野食品特色。
公弄大寨是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景色優美,2021年建成的古茗之巢半山酒店,集吃、住、行、游為一體,每年游客、茶客絡繹不絕。
歲月緩緩流淌,時光如夢恬靜。置身公弄大寨,可入住“古茗之巢”半山酒店,頭枕世界第一野生古茶樹群落,品鑒“五朵茶花”親手制作的勐庫大葉種普洱茶,細讀濮人后裔布朗族厚重歷史,盡享休閑曼妙時光。
酒店客房
酒店大堂
公弄古樹茶茶氣強足,干香明顯,開湯香氣強烈,掛杯時間持久,湯色明亮 ,葉底條索肥大,梗圓,葉壯,湯感柔順,茶氣凌冽,水路細膩,回甘快且濃郁,生津速而持久,飲后唇齒留香,苦而不寒、香而氣烈、味釅氣足,顯臨滄茶陽剛之美。尾韻足,耐泡,二十泡后,仍留有香甜滑柔感,水浸出物豐富。是勐庫西半山當中品質非常高的茶品!”李雪松先生《普洱茶之鄉》一書中也描述:“勐庫大葉種茶屬于有性系、喬木型、大葉類,原產于臨滄市雙江縣勐庫鎮冰島和公弄,是我國1984年首次認定的國家級良種,收斂性(茶氣)特強,滋味濃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種”。
來源:恒春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