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景中,即是畫中人......
碗窯村的陶藝時光
在臨滄的碗窯村,有這樣一群手藝人,他們世世代代,通過自己的雙手,以土為料,以瓷為生!也正是由于碗窯人對傳統藝術的執著,才使我們大家有幸能在今天看到二百多年以前的古老藝術。 碗窯村,距離臨滄城25公里,屬臨翔區博尚鎮所轄的一個村子。至今,在碗窯村還保存有11條古龍窯。 進入碗窯土陶文化村中,既可看到傳統的制陶過程及各種陶器手工藝品,更可看西南最大龍窯,感受百年碗窯土陶文化濃郁氛圍和精湛的制作工藝,還可領略碗窯土陶文化村風土人情及傣家文化,來一次“人鬼情未了”的親身制陶體驗,也可品嘗這里別具一格的地方小吃。
白鶯山村的一茶一禪
奔騰的瀾滄江自青藏高原一路南下,作為世界茶的母親河,把茶及茶文化的光輝帶到了它中下游的廣袤土地上,而云縣就處于這片土地的中心區域。沿著瀾滄江流域尋茶,云縣的白鶯山,是必須要去的地方。 白鶯山古茶園是世界茶園基因庫,被譽為古茶園自然博物館,保留有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古茶樹 184 萬株,從山腳到半山腰,散生于村落及田間,形成了漫山遍野是古茶的景象。包含本山茶、二嘎子茶、黑條子茶等 11 個茶種, 海拔在 1800m—2300m 之間, 核心保護區面積 810 畝,重點掛牌保護古茶樹 403 株。傳說白鶯山古茶最早始種于唐代,唐宋時期, 雄居南方的南詔國和大理國,國都大理以白鶯山相距只有三四天路程。南詔國和大理國時大興佛教之風,在白鶯山建有大河寺,位于茶馬古道旁,因交通便利,引來修行的僧眾不斷在這里云聚,于是,在漫長的歲月里,僧眾們在講經修行的同時,也廣種茶葉,為全國各地寺院專供佛茶,“千年佛茶之鄉”就此誕生,云南最早的佛教茶文化也在這里得到發揚。白鶯山現立有一石碑,由中國書法大家沈鵬先生書寫“中國佛茶圣地“的碑文。千百年來佛與茶在此結緣,一禪一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相融相生,也因此使白鶯山成為“禪茶一味”最佳詮釋之地。隨著白鶯山茶聲名鵲起,藏在大山深處與古茶樹和諧共生的山川和溪流也吸引著更多人前來。為實現茶葉保護與開發雙贏,白鶯山村依托古茶園自然資源優勢, 打造集文化體驗、古茶樹展示、休閑游憩等。
騰龍村的山花浪漫
水車、碾子房、青石板路,無一不敘述著騰龍的過去、今天、未來。青山、碧水、花海、木房子、古樸的小村,好似一幅濃墨重彩的絕美油畫。讓人覺得淡定而又樸實。古老的房子,青灰色的屋檐,滴水的檐角,矮矮的墻角爬滿青苔,散發著潮濕而不孤寂的氣息。步入騰龍的花海,與古村的冷清形成了鮮明的碰撞。無論是色調以及整個意境,一切都讓人幻若隔世。 這里花語迷人,馬鞭草、紫柳、繡球等花卉競相吐蕊,山水間一片云蒸霞蔚。 曾經的擁有、留戀、無奈、飄灑、凋零、似不曾相離。在騰龍,在花海里,滿是洋溢著幸福的賞花人。
安石村的茗茶飄香
安石的美,美在茶,美在景,美在人,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安石村外的路邊,有很多農戶在售賣自家種植的水果,李子、桃子、葡萄……, 無論是舟車勞頓的旅人亦或是歸心似箭的游子, 路過此地,都會帶上一點兒,或自己品嘗或與人分享。光滑的柏油路、巨石路標、高大牌坊,還未入村,已見其不凡。鄉村的美,不止藍天白云、蟲鳴鳥語,還有獨特的茶花園,這無疑是對安石村的美的最直接表達。這是一個人一生中不能不到的地方。有人說,來此之前,你要把自己清空, 放下雜念,讓自己成為一只空空的硬盤,才能盛裝安石的茶香,才能包容茶歌、茶舞和茶宴。
景亢村的柔情似水
村寨里傣族風情濃郁,古樹參天,是一個花園般的村莊。這里,保存了傳統的傣家文化、質樸的民風民俗、完整的生態環境。干凈的水泥路面、整齊、統一建成的小洋樓、還有寨子里那棵古老的大榕樹,都讓人想留下來細細地品味歲月靜好。南勐河從村前緩緩流過,北回歸線橫穿全村。漫步村內, 寬敞的大路兩邊,墻壁上都形象地繪有宣傳“愛德、誠德、孝德、仁德”的繪畫;在寬敞的傣家小院內, 傣族婦女悠閑地編起竹編、刺起刺繡。村子里有一座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間的臘勐寺,灰墻黛瓦,古風猶存,臘勐寺始建于明代,緬寺里金碧輝煌的佛像, 佛像前的神圣的舍利字,讓人有一種時空交錯的感覺。臘勐寺的旁邊,有一個寬敞的潑水廣場,是潑水節期間或者其它重要集會傣族群眾的聚會場所, 每逢喜慶的日子,常常可以看到身穿傣家衣裝的村民在廣場上敲起象腳鼓、跳起民族舞,以特有的方式慶祝美好生活的到來,男女老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小新寨的熱情洋溢
“能說話就會唱歌,能走路就會跳舞”可謂是佤族人的天性和標簽。充滿野性和張力的佤族舞蹈最容易勾起人們對生活的熾熱和激情。從熱情奔放的舞姿之中, 也能領略到佤族人粗獷豪放的性格和燦爛而獨特的民族文化。遠離城市的喧囂,
芒坑村的非遺歌舞
歷經歲月的打磨,馬鹿舞在民間手藝人的手中重新散發著光彩,感受文化力量的同時,還能體驗到美食的魅力,潑水節期間有美味的“烤崩”可以品嘗。
蕨壩村的十里桃花
爬山、泛舟、垂釣好不愜意,餓了可以隨意走進一家農家樂,品嘗這里獨有的重樓煮雞、石花菜拌豬耳,困了可以搭起帳篷枕著繁星和花香睡去。晚上升起篝火燒烤,當地的打歌表演也是不可錯過的熱鬧。
班考村的潑墨山水
不遠處的村寨在這絕妙的高山峽谷間,顯得有些渺小,卻也是這山水中恰到好處的人間煙火,忙于農活的人們成為畫卷中為數不多的動景,炊煙四起的農戶, 已在爐邊備好當地的美味,等待人們去探尋。
忙蚌村的激情漂流
傍晚留宿在忙蚌,感受周圍山川河流帶來的靜謐和傣家人的熱情,把這里獨特的風吹粑粑、傣家烤肉和自制白酒嘗個遍,還可以把白芨粉、雪山青棗等好東西一并打包帶走。手工制作的傣族民族服裝鮮艷明亮,花紋各有特色且不重樣,選一套自己喜歡的作為紀念也是不錯的。
來源:恒春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