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看臨滄丨阿數瑟邊地民歌 是臨滄特色文化之一
臨滄有哪些臨滄特色文化呢?有哪些臨滄鄉村旅游推薦地呢?今天就跟著臨滄舞臺租賃、臨滄傳媒公司、臨滄商務會展、臨滄晚會策劃、臨滄租車服務、臨滄會議酒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鎮康地處邊境,資源富集,文化燦爛,歷史悠久,發展前景廣闊;獨具特色的邊地自然人文景觀璀璨輝映、魅力無窮、神奇迷人。人們把鎮康特色精辟地概括為“四個跨國”:一首跨國山歌、一座跨國口岸、一群跨國溶洞、一個跨國市場。
藏在千山萬壑中的鎮康,是一塊充滿靈性的土地,也是尚未為更多人所知的秘境,她總是以無限誘人的風姿、神幻迷人的光彩撩撥著人們多情的思緒,總能給人的心靈帶來美好的希冀和慰藉。人們用“激情南傘、浪漫鎮康、秘境邊關”形容鎮康的典雅與浪漫。邊地鎮康,是中華邊地文化的奇葩——“阿數瑟”之鄉。一腔傳唱了千百年的“阿數瑟”,以她神奇的文化魅力,演繹著不朽的傳奇與神話,表達著一個民族的心靈。
阿數瑟
“我家就在小南傘,晚些出來找我玩;來到鎮康找你串,別呢熟人我不找”,“昨晚夢見雞吃糠,故意來擋小心肝;半夜想你半夜奔,石頭樹狀踢到哼……”這幾句話不是誰調侃人的話,而是鎮康縣原生態歌舞演唱形式——“阿數瑟”唱詞。“阿數瑟”是流傳于鎮康縣一帶的民歌形式,這種民歌曲調源于現實生活,用最直白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了人們之間真摯的感情,這種“男女皆宜,老少都唱”的民間演唱藝術,被稱為“飄蕩在茶馬古道上的天籟之音”,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較高的親和力。演唱者往往是現編現唱,不用做什么準備,從天文地理、生產節氣、男女之愛、古今風物等都可以唱進調子里,每唱完兩句,后面都要以“阿數瑟呢瞧著,羅細瑟呢甩著”結束。“文化是一座城市、一個地方的靈魂和象征,同時又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在鎮康,流傳千年、綿延不絕的“阿數瑟”,是文化的根、民族的靈魂,流淌在鎮康的每一塊土地,流淌在每一個人的血液之中。“阿數瑟”成了各族群眾生活生命中不可或缺、形影相伴的精神食糧。在鎮康縣“阿數瑟”隨處可見,每天夜晚在球場、農村娛樂場地、農村辦結婚喜宴的庭院,到處都可以聽到這樣的對唱。
“阿數瑟”作對子,用最通俗的語言、最形象的比喻,創造出一幅幅令人魂牽夢縈的氛圍和意境,或蒼涼高遠、或熱烈奔放、或柔腸百囀,無不深深彈撥著人們的心弦,讓人如癡如醉、心花怒放、心旌搖曳;讓人情不自禁隨聲唱和、手舞足蹈。它那鏗鏘柔美的一曲一調、一字一腔,在讓人獲得審美愉悅和精神享受的同時,激發著人們熱愛生命、振奮精神、堅定意志、開拓進取、生生不息,去創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信心。阿數瑟”成為鎮康人民生活中苦樂年華、人生情感的真實寫照,生生不息的動力源。“阿數瑟”是鎮康文化的“活化石”,是祖祖輩輩留下的精神遺產,是記錄鎮康社會歷史發展的生動史詩,也是活著的、生長著的民間文化的長青之樹。從茶馬古道、國民黨腐敗、到鎮康解放、新縣城搬遷、中緬友好等社會歷史,均可以從“阿數瑟”的唱詞中找到生動的對應。一代一代的鎮康人民在火熱的勞動生活中,在山清水秀的環境中孕育出令人驚嘆的山歌、小調,“小雀抬水鎮康地,白鴿抬水鎮康人;鎮康好在給消說,和里和氣鎮康人。”
青山無意分兩地,秀城有心貫兩國。與鎮康毗鄰的緬北果敢地區居民幾乎全部是華人、華裔,境內外居民種族同根、風俗同類、語言文化同源;兩國邊民世代友好、親密往來,中緬情誼源遠流長,打歌唱“阿數瑟”是雙邊民間友好交往聯誼活動最常見、最受歡迎的方式。千百年來,中緬邊民共同傳承弘揚著“阿數瑟”文化,共敘胞波深情。中緬邊境人民源遠流長的“阿數瑟”文化和友誼,使鎮康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國際踏歌城”。
如今的鎮康,無論山寨還是縣城,到處都是歌手賽歌的舞場,到處洋溢著“阿數瑟”的歌聲,隨時都可看到“阿數瑟”愛好者的身影,“阿數瑟”文化在全縣遍地開花。“阿數瑟”不僅豐富了農民業余文化生活,培育和發展了民族民間文化產業,而且繁榮了農村文化市場,產生了樂民、育民、惠民效應,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走進神奇美麗、溫馨浪漫、幽雅靜謐的邊地鎮康,人們浮躁的心總能靜下來,而聽了柔腸百轉、余音繞梁的“阿數瑟”,人們的心又會飄起來。如果你到鎮康來旅游,可一定來聽“阿數瑟”,感受“阿數瑟”的另類韻味,感受邊城的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