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這座處在云南西部的邊陲小城,聚居了以佤族為代表的24 個民族、有著70.2% 的森林覆蓋率,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的氣候,被稱為“恒春之都”和“世界佤鄉(xiāng)”“天下茶倉”,是眾多藝術家、文化人眼中的圣地,很多人感慨“不來不知道,一來忘不掉”。
臨滄山清水秀,空氣極其新鮮,主城區(qū)負氧離子濃度超過2000 個/ 立方厘米,山青林茂,是一個綠色“大氧吧”;這里世代繁衍著的24 個民族,他們就像大自然的“野孩子”,釋放自己,融進綠色的土地,消弭人和自然之間的距離,這樣的生活理念,甚至比很多城市白領都超前和時髦得多。這片土地有著太多的創(chuàng)作資源,似乎一來到這里,緊繃的弦立馬放松,靈感被激發(fā),創(chuàng)作細胞重新生長。臨滄借助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的舉辦,為世界打開了一個了解云南,認識臨滄的窗口。那么亞洲微電影節(jié)到底是什么呢?
亞洲微電影術節(jié)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中央新影集團、中共云南省委宣傳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云南省廣播電視局、臨滄市人民政府共同發(fā)起主辦,臨滄被確定為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的永久舉辦地,從2013 年至2020年已成功舉辦8屆。因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選擇在臨滄市舉辦,其境內獨自坐擁中國獨具特色的珍稀植物——長翅秋海棠,故設立“金海棠獎”為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最高獎項。每年,都有來自中國、韓國、印度、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新加坡、馬來西亞、斯里蘭卡、俄羅斯、西班牙、加拿大、瑞士、英國、美國、塞拉利昂等國的近千位來賓,前來臨滄參加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的各項活動。自舉辦以來,共征集到世界各地近26000部參賽作品,30 多個國家100 多名國內外知名導演、藝術家、影視明星、制片人,共同參與、見證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的成長,使亞微節(jié)成為全國乃至亞洲一個獨具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品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臨滄很早就確立了堅持“生態(tài)立市,綠色崛起”的發(fā)展理念。走入臨滄,仿佛進入了一個大自然的天然氧吧。是“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享有“中國恒春之都”“中國紅茶之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十大避寒旅游城市”之美譽。從這些臨滄被人熟知的名稱,就能對臨滄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略知一二了。你可以到山間密林的茶園走走,一路上從野生古茶樹群到茶產業(yè)基地,從傳統(tǒng)的制茶工藝到智能化生產線,從延續(xù)3200 多年的種茶飲茶歷史到現代茶莊園的打造,臨滄的茶園風景不斷帶給我們驚喜。你還可以到保留較完整的少數民族原始群居村落,體驗原始古樸、獨具魅力的多民族風情。到阿佤山感受佤族人民的原始的熱情和歡快;到茶馬古道感受歲月的滄桑與文化的沉淀;到萬畝古茶園感受生命的悠遠與茶韻的綿長;去邊城口岸感受異國他鄉(xiāng)的風情……包容、開放、創(chuàng)新的臨滄,正以它獨特的美麗,悄悄地讓世人知曉,并流連忘返。
也正是這樣的風情與民俗,讓臨滄成了電影藝術誕生的沃土。臨滄一直以來都有著巨大的影視業(yè)發(fā)展?jié)摿?。借助良好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臨滄近兩年來相繼拍攝了《臨滄的誘惑》《定情夢》《桃花們》《荒島100 天》《情比山高》等影片,以及《茶王》《情定司崗里》《木鼓謠》《最后的部落》《臨滄等你》《紙藝里的傣鄉(xiāng)》等一批臨滄題材的微電影。這些大電影、微電影,將臨滄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和民族風情與劇情巧妙嫁接,用城市襯托故事,讓故事豐滿城市。
微電影讓人們通過手機、平板電腦、單反相機等就能實現“電影夢”,其短小精悍的特點讓受眾在坐車、等人、排隊等閑暇時間內就能欣賞完整的濃縮故事,被微電影吸引的群體將越來越廣。在視聽信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時代,微電影有著大未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永久落戶臨滄,將會更好地培育微電影這一新興的文化藝術形式,形成有云南特色、臨滄特點的微電影文化交流品牌,促進中國和亞洲微電影的繁榮發(fā)展。微電影選擇了臨滄,為了臨滄的旅游和經濟都帶來了發(fā)展和飛越,讓世人看到臨滄并了解臨滄,而臨滄的藝術沃土滋養(yǎng)了電影藝術,讓微電影在臨滄生根發(fā)芽。
在籌備亞洲微電影藝術節(jié)中,臨滄建成了亞洲微電影博物館、亞洲微電影影院、亞洲微電影主題公園、亞洲微電影莊園和亞洲微電影主題酒店——金海棠·東港大酒店,掛牌成立了亞洲微電影學院、亞洲微電影學會。
去臨滄的亞洲微電影節(jié),一定要看的是臨滄的亞洲微電影博物館,走進博物館就像是走進了時光隧道,過去的一幕幕都在眼前展開,讓你清晰地看到中國電影百年來的發(fā)展歷史。你知道這臺縫紉機和電影有什么關系嗎?知道世界上關于中國的第一部電影影像資料是誰拍攝的嗎?在這里都能找到答案。它是1896 年由法國的方蘇雅先生在云南拍攝的。這份拍攝于120年前的珍貴影像資料,真實地記錄了清朝時期云南地區(qū)的民族風情。
隨著“一帶一路”的倡議打響,臨滄鐵路、高速公路的開通,一屆又一屆的亞洲微電影節(jié)的舉辦,臨滄正在漸漸地被更多人所知曉。山清水秀、天藍地綠、和諧宜居、民族風情濃郁,臨滄有一百個讓你去的理由,臨滄可以講一百個吸引你的故事,邊城臨滄,這座讓眾多藝術家魂牽夢繞的寶地,正在以她獨特的魅力,悄悄地綻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