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有點迫不及待......
2020年12月30日,云南大(理)臨(滄)鐵路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云南省臨滄市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2019年9月28日,云南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定鎮河西村潑水廣場上,身穿民族服裝的姑娘們的舞姿婀娜。圖|IC photo
臨滄是云南發展亮眼的一隅,喜事連連。早在2020年10月,云南臨滄市政府就與緬甸商務部緬甸貿易促進局共同簽署了《共同舉辦中國—緬甸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意向書》。隨著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不斷推進,臨滄將很快成為緬甸與中國貿易的主要區域。
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曾說:“我們有民族文化的優勢,但弘揚不開來、發展不起來、開發不出來;我們有好山好水,有好果子、好甘蔗、好堅果、好茶葉,但加工跟不上,技術跟不上,工業跟不上,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我們有區位優勢、邊境優勢,但基礎設施不行,城鄉建設不行,鐵路不到,高速公路不到,有邊不活、有邊不富。”
著急有兩種,一種是恨鐵不成鋼,一種是迫不及待。
臨滄的著急,顯然是后者。
1
黃金路口
19世紀末,西方列強的勢力已逼近云南,英國占領了緬甸,妄圖從西部入滇。英國人戴維斯4次徒步考察云南后寫下了一本書——《云南:聯結印度和揚子江的鏈環》。他對所到之處的民族分布、氣候物產、人文地理等都做了詳細記錄,這其中就包括緬寧(今臨滄臨翔區)。戴維斯的考察目的是:從緬甸修一條至云南,再經中國的云南、四川,與已經立項的漢口成都線相接的鐵路進入中國內地市場,一直是英國工商界的夢想。
2017年6月17日,在云南臨滄旗山頂遠眺臨滄城區。圖|圖蟲創意
為何被偏愛?很多人可能不理解,因為用中國地圖看云南,云南是中國的邊疆,臨滄更是邊疆中的邊疆。與中東部省份相比,云南的地理位置相當不理想。不僅遠離國內主要政治和經濟中心,而且重巒疊嶂。即使本省各地交通也需頗費周折:大理往西,玉溪往西南到現在也尚未修通鐵路。
但若是用世界地圖看云南,它位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三亞之樞紐”,擁有國家一類口岸16個、二類口岸7個。亞洲6條大江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元江(紅河)、南盤江(珠江),均可在云南形成自然的“國際大通道”。云南在“三亞”中具有了不可替代的中心樞紐地位和作用。
從經濟通達來說。從云南向東可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相連;向南延伸,可通過建設中的泛亞鐵路東、中、西三線直達河內、曼谷、新加坡和仰光;向北可通向四川和中國內陸腹地;向西可經緬甸直達孟加拉國吉大港溝通印度洋,經過南亞次大陸,連接中東,到達土耳其的馬拉蒂亞分岔,轉西北進入歐洲,往西南進入非洲。
位于云南西南部的臨滄,若是放在世界參考系中亞洲的中央,處于整個中南半島的制高點,俯瞰總人口有數億之多的超大地理板塊——中南半島的紅河三角洲、湄公河大平原、依洛瓦底江平原。
對外,臨滄是中國進入印度洋最近的陸上通道。從昆明陸路出發經臨滄清水河至緬甸皎漂進入印度洋距離為1633公里,比從德宏瑞麗口岸、西雙版納打洛口岸通關路線分別縮短140公里和223公里。
對內,從臨滄至大理至四川攀枝花,可以連接長江經濟帶進入“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從臨滄至文山至廣西防城港,可以連接珠江經濟圈,進入太平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
除了地緣優勢,《國家地理》對于臨滄有一句評論很中肯:七彩云南,五彩在臨滄。彩云之南的秘境,則在臨滄。
這里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兩大水系地理分水線的十字路口,年均氣溫為18.5℃,森林覆蓋率達68.78%,有“亞洲恒溫城”的美稱。
被詩人贊為“眾神之河”的瀾滄江流經臨滄東部306.6公里,在此段流域上建成的三座百萬千瓦級大電站——漫灣、大朝山、小灣電站,形成了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瀾滄江高峽百里長湖景觀。
這里不僅是國家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還擁有很多“最”的頭銜: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業生產基地,居于世界茶樹和茶文化起源中心,是普洱茶原產地和滇紅茶、大葉種蒸青綠茶的誕生地、中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中國最大的澳洲堅果基地。
2
被鎖住的風華正茂
就是這樣一個處于黃金十字路口的秘境,2019年臨滄市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位:
地區生產總值759.26億元,居全省第11位;
全部工業增加值121.85億元,居全省第11位;
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691.66億元,居全省第12位;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4元,居全省第15位;
【注:排位共16個市州】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并沒有讓臨滄人享受到“坐擁核心”帶來的便利。臨滄車牌“云S”是云南省最形象的車牌:臨滄的路就像彎彎曲曲的“S”,鎖住了里面的希望和外面的世界。
磅礴的大山一方面饋贈了臨滄豐富的生物、礦產、旅游等資源,另一方面,這樣的天塹扼住了通向外界的便捷。許多投資商也感嘆:“臨滄資源豐富,交通不便,遠離市場,成本太高。”
交通不便自古有之。
“從一個深谷中穿過,兩岸的山崖非常陡峭,幾乎無法攀登。除河床外,幾乎沒有一寸平地”。是戴維斯對于臨滄的最初印象。1894年2月,戴維斯沿南茶馬古道來到了緬寧青龍橋。由16根鐵索構成的青龍橋是茶馬古道順下線上的咽喉要塞。《鳳慶縣志》記載:“青龍橋,位于縣城北43千米的瀾滄江上,歷史上是通往巍山、下關的唯一重要橋梁。”
【注:順下線即順寧(今鳳慶縣)到下關的茶馬古道】
艱難行走的經歷,讓戴維斯打消了在這里修建鐵路的主意。
解放前臨滄僅有孟定遮哈連接彌渡的一條殘缺便道,保山連接鳳慶的一段公路,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公路交通。解放后,214國道是臨滄市外出的主要通道。距離省會昆明近十個小時的車程,出行難、運輸難是長期以來當地發展的最大短板。
臨滄不是沒有機會。
百年前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曾規劃在臨滄建立“歐亞第三大陸橋”,把臨滄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境口,把孟定作為“滇緬鐵路的最佳入境”。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為打破日軍的層層封鎖,保證從印度洋方向供給抗戰物資,1938年12月,國民政府開工建設了從昆明經臨滄孟定出境到緬甸臘戍的滇緬鐵路。
鐵路要開鑿43條隧道,76次跨過河流。幾萬工程技術人員和30萬民工揮著鐵鍬、鋤頭施工,靠著手工繪制施工圖,人背馬馱施工材料。當時云南絕大多數男性青壯年已參軍打仗,所以勞工的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婦女和孩子。
不僅如此,西線所經臨滄地區其管轄8個縣中的6個縣被定為“高瘧區”。飲水、環境已污染。疾病、饑餓、沉重的勞動,使得許多人喪失了生命。當年倒在滇緬鐵路上的大約有十萬人,相當于每隔八米就會有一具尸骨。西線工程主要沿南汀河而下,無數人的尸體被拋進了南汀河。南汀河成了一條死亡之河。
四年時間,滇緬鐵路基本完成線路工程量的50%(路基土石方的56%、隧道完成了52%、橋梁完成了45%。)
1941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得手后,轉而將東南亞作為戰場。當時鎮守緬甸仰光的英軍不敵日軍,緬甸仰光落入日本手中。仰光的失守,讓原本協助中方獲得緬甸的物資的滇緬鐵路成為了日軍長驅直入中國的利器,國民政府不得不將已修好的基礎工程炸毀。
歷史的機遇就這樣一閃而過,臨滄成了云南未通鐵路的市州之一。
3
八出省,五出境,快!
游客要進來、產品要出去、生活要跟上,必須修路、修路、再修路。
先說臨滄鐵路。
2020年12月29日下午,高鐵列車駛入臨滄站。圖|IC photo
大臨鐵路于2015年12月6日開工建設,2020年12月30日正式通車。
這條202公里的鐵路作為云南“八出省五出境”鐵路網的重要通道,北端將通過廣大線、成昆線連接昆明、攀枝花地區,向西南通過規劃中的臨滄至清水河鐵路連接清水河口岸,向東南通過規劃中的臨滄至普洱鐵路連接正在建設中的玉磨鐵路,更是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 強大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之間的戰略紐帶,“大循環、雙循環”重要支撐的新引擎。
昆明到臨滄553公里,曾經開車需要9到10小時,大臨鐵路將這一行程縮短至3個半小時。而在臨滄到清水河口岸的臨清高速全線通車后,兩地的車程將從現在的4小時縮短到2小時內,屆時將和昆曼大通道無縫銜接,泛亞鐵路中西線也就此連通。
我們可以設想,從我國沿海城市運貨到歐洲,如果搭云桂高鐵到昆明,再從昆明到臨滄,經孟定清水河口岸入緬,再經臘戍到印度洋邊的皎漂港,再跨海到歐洲,比從馬六甲海峽一路繞海而行縮短行程兩千多公里。
除此之外,大臨鐵路還可被視為臨滄鐵路交通“黃金十字架”的縱向軸。
橫向軸則是云南省基礎設施“雙十”重大工程新開工項目猴橋至防城港沿邊鐵路云南段。按規劃,這條線路橫向連接云南與南亞東南亞互聯互通的“五出境”鐵路國際通道,將成為中國陸上連接太平洋、印度洋兩個大洋最近的通道,也是孫中山“貫通桂滇兩省,將來在國際上必見重要”夢想的實現,意義堪比橫貫華夏大地的隴海鐵路。
再說臨滄的高速公路。
2017年云南打響縣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工程攻堅戰,臨滄開工建設11條(段)667公里高速公路,當年12月,臨滄機場高速建成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8年12月,孟定至清水河段高速公路試運行通車,打通了通向南亞東南亞的“最后一公里”。
2020年1月21日,云鳳高速公路云縣縣城至鳳慶縣城段正式實行試通車,這是臨滄全市通車的第一條縣域高速公路。也是在這一年,臨雙、鎮清、云鳳3條高速全線通車。
還有路經臨滄鎮康、耿馬、滄源三縣的云南沿邊高速公路,一旦建成,將與大臨鐵路、沿邊鐵路形成高速公路和鐵路的“黃金十字架”交會。
最后說臨滄的航運。
臨滄全市有航運里程447.6公里,建成碼頭10個,還是云南4個擁有雙機場(臨滄機場、滄源機場)的市州之一,隨著臨滄機場T2航站樓正式建成投入使用,鳳慶通用機場開工建設,再加上正在推進的永德通用機場、孟定支線機場、云縣通用機場,不遠的將來,臨滄將擁有6座機場!
“臨滄將全力構建以航空為先導、鐵路和高速公路為主骨架、水運為補充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臨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之政表示,憑借“飛燕型”綜合交通網絡推窗向洋,“振翅”騰飛的臨滄,將進一步釋放“面向南亞、肩挑兩洋、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創造綜合交通網絡的“臨滄精彩”。
4
產業重構大變局
路不僅僅是路,還是基礎產業、基礎經濟。
《共同舉辦中國—緬甸邊境經濟貿易交易會意向書》中,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是繞不開的詞匯。清水河作為臨滄孟定縣中緬邊境的一個國家一類口岸,這其中必然暗藏巨大的樞紐潛力。
早在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就正式批準在臨滄市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定名為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實行現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這是自1992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瑞麗、畹町、河口3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以來,云南獲批的第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
隨著臨滄邊合區的建設發展,臨滄邊境貿易大幅增長,尤其是孟定清水河口岸近年來增速更快。2011年至2016年,進出口貨運總量由8.78萬噸增長到107.1萬噸;邊民互市由1.5億元增長到30.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由6.5億元增長到42.7億元,到了2019年,進出口貨運總量已經上升至148萬噸。
清水河口岸已成為中緬貿易第二大口岸、邊民互市貿易總量最大口岸。
在全球產業重構的大格局下,發達經濟體不斷向發展中經濟體轉移產業,國內同理。
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中國東部產業向中西部的轉移如火如荼,云南就是其中之一。云南在“兩型三化”和聚焦八大重點產業的背景下,部分產業也將向毗鄰的東南亞、南亞各國轉移,各國產能又將在邊境地帶形成一個產業聚集地。
隨著大臨鐵路、墨臨高速公路、臨清高速公路等項目的建設完工,清水河口岸的優勢將更將明顯。而運輸成本還會降低。臨滄將因此迎來新的機遇。
無論是帶動經濟高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還是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都得益于工業的振興。臨滄是典型的農業大市,工業上不去,量小質弱致使臨滄綜合經濟實力、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都受到極大制約。但匯聚著最優質綠色農產品、礦產、能源資源的臨滄,工業經濟無疑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臨滄應搶抓產業轉移機遇,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強力促進結構優化升級,建立起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節能環保、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如何做?
第一,應著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
第二,提高產業集中度,以促進集約化生產和提高工業深加工能力為重點,努力做強做大蔗糖、茶葉等傳統支柱產業,加快以酒為主的飲料、林紙、生物藥業等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提升產業效益,形成規模大、檔次高、品牌優的產業集群。
第三,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嚴格限制高污染、對生態環境破壞嚴重的企業發展,推進節能技術進步,提高臨滄市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減污、增效水平,促進工業的科學化發展。
古有茶馬古道的輝煌印記,前有滇緬鐵路的國家戰略,現在有“一帶一路”倡議發展機遇
臨滄,未來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