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臨滄會展策劃小編去看看景頗綠葉宴。景頗族是臨滄的世居民族之一。來到臨滄這塊土地的民族之中,最有趣的是景頗族,他們的到來是因為耿馬第20代土司罕榮升。同治年間,罕榮升流亡到德宏,為恢復土司位,他問卜看卦,卦上說要找刀把短的民族來幫忙,于是他就去請景頗族,說耿馬地方寬,土地肥,魚也大,自苦自吃,安居樂業,終于請到了驍勇剽悍的景頗兵……《耿馬縣志》所記的這段史料頗為有趣,一個人傣家味道·耿馬48的一次求神問卦,居然改變了一個民族的命運。如今百余年過去,景頗族在耿馬已繁衍六代以上。
耿馬景頗族的飲食文化很有特點。其主食為大米,副食有豆類、薯類、蔬菜和野菜野果。耿馬景頗族居住在亞熱帶山林地區,食物生態多樣,如舂鱔魚、螺螄湯、酸筍燒魚、竹筒烤魚、砂鍋燉竹鼠、涼拌牛肚、煮芋頭、臭豆、酸木瓜炒牛肉絲、水腌菜拌烤山鴿、鹿肉剁生、馬鹿干巴肉松、油炸知了肉丸、螃蟹、粘棗果、煮酸扒菜、軟米銅鍋飯等。他們喜食糯米飯、糖粥,做菜多加鹽與辣椒燒煮,口味偏好酸辣,常用芭蕉葉裹食。其烹調方法大多簡易,大米多加土豆、青菜煮成濃粥,糯米則蒸成干飯。做菜非煮即腌,腌菜很有特色,水豆豉、干豆豉、酸竹筍、腌茄子等,開胃爽口。綠葉宴是景頗族既古樸又帶點野性的名宴,食材以當地極為豐富的山菜和野味為主,采用傳統的烤、煮、炸、腌等手法烹制,用碩大的樹葉或芭蕉葉包盛飯菜,因滿席翠綠、不用碗筷而得名。元代李京在《諸夷風俗》中記載的“食無器皿,以芭蕉葉籍之”指的就是這種歷史悠久的飲食方式。飯是用竹筒燒的,酒杯也是用竹筒做成的,菜是用竹筒舂的,盛菜的是青翠的芭蕉葉。吃的是山里采來的野生菜、野生果和跑山的土雞。用餐的地點也是在山野之間,稱得上是原汁原味、地地道道的“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