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布來農(nóng)姆”,佤族還有一個民間傳說,有一位佤族大嫂去挖地,用芭蕉葉包了一包米飯當(dāng)晌午飯,她順手把這包飯掛在地邊的樹上,就開挖了,挖過來挖過去,就把這包飯忘記了。過了幾天,她到地里看見兩只小麻雀在樹底下,搖搖擺擺的,不會飛走,一把就捉了起來,后來這鳥干脆就躺著睡到天黑,才張開翅膀撲棱撲棱飛走了。佤族大嫂很奇怪,在樹下找來找去,最后找到那包飯,一看,小麻雀把芭蕉葉啄開,吃了過期的米飯,這過期米飯聞著酸酸甜甜的,她嘗了一口,哇!這味道真是太奇妙了。回家后,佤族大嫂故意做了很多過期的米飯,甜甜的水酒就這樣變出來了!佤族做水酒的傳說和漢族“酒博士”們所寫的酒的起源大體一致。
水酒主要以小紅米、稻谷、玉米、高粱、小麥、苦蕎、糯谷等糧食作物為原料,其中以小紅米、高粱為最佳。水酒的釀制方法是將原料炒黃,灑上少量清水后拌濕,然后用甑子蒸熟,再堆晾在篾笆上。涼后,拌進(jìn)適量酒藥。拌均勻后,用芭蕉葉墊在籮筐里將酒料捂嚴(yán),支在火塘邊或陽光照射的地方受熱。發(fā)酵四五天后,散發(fā)出香甜的酒味,這時,裝入備好的酒壇里,將壇口裹嚴(yán),放置在墻角,數(shù)月后就可以打開飲用了。佤族人有“無酒不成禮”的習(xí)慣,因此,佤族家家有酒,人人會喝,酒成了他們待客議事、婚喪嫁娶、起房蓋屋、求神送鬼等生產(chǎn)生活中的必備物品。一個寨子,有什么大的事情,都要先由主管頭人家泡十幾壇水酒,然后召集全寨男女老幼來喝,開懷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