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臨滄旅游吧!臨滄會展策劃小編帶你去品嘗美食。云縣米線吃法多,但名頭最大、最有代表性的還要數“云州雞肉米線”。云縣雞肉米線是以傳統工藝、傳統吃法形成的“不吃也知道,吃過忘不掉”的云縣特色美食?!霸瓶h雞肉米線烹制技藝”現已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云州是內地過瀾滄江神舟渡,再由云州出緬甸達南亞國家的必經要道,在長達五百年間,云州商賈云集,各種小吃應運而生,云縣雞肉米線為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美食。
云縣,在明萬歷年間改土歸流,后始稱云州,民國年間才有的今名,因而老輩和縣城一片的人,都喜歡說“我們云州人”,故云縣米線在外便打了“云州雞肉米線”的牌子。云縣米線,以優質大米,經天然山泉水浸泡、磨漿、過152 濾、蒸、榨、煮、清漂等八道工序精制而成,細長、潔白,柔韌度極好?!对瓶h志》記:“云州小吃最盛于民國六七年間,婚喪宴客,通用八碗,米線輔之,城鄉皆然。”當年的云州民間滇西社團“玩友班” 曾把清代順寧(今鳳慶)文人袁謹的《云州竹枝詞》改編為戲文,唱道:“云縣蠻疆古大侯,賣糖依舊賣花綢,樓坡腳底坐一坐,雞肉米線一缽頭。”《云縣文史資料》里載,“云州米線筋骨好,細長,色白,吃起來潤口,譽滿臨滄地區及滇西……民國時期有名的米線加工戶是:黎新爺家、馬玉清家、江福源家。有名的米線小吃鋪是:趙秉智家豬血米線,清如海、二牛哥兩家的豌豆粉米線,趙洪武家雞肉米線?!泵拙€上了方志,這說明云州人是很把米線當回事的,民國年間米線就已成為云州人生活的一個部分了。這些老鋪子,他們的后人如今大都還開著,算得上是百年老店了。
云州雞肉米線用料講究,必須是本地的優質烏骨土雞,以2~2.5千克左右為宜,用文火慢慢煮,不放過多的調料,以保湯肉原汁原味。雞湯煮好后就不宜加水了,帶冒的雞肉有剁成蠶豆大小的碎肉,另有雞頭、雞翅、雞腿、雞胗等單賣,憑食者愛好。云縣雞肉米線,最大亮點在于雞,雞肉煮出來后肉緊有嚼勁,雞皮入口即化、香氣十足。云縣雞肉米線配料繁多,有腌菜、酸蓮花白、小米辣、油辣椒、芫荽、蔥花、醬油、花椒等。云州雞肉米線,湯濃鮮香,雞肉鮮嫩肥美,看上去毫不起眼,但吃起來卻香氣四溢,不膩不燥,可口細膩,爽滑香濃。云州雞肉米線風味獨特,特色鮮明,歷久彌新,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傳承價值、推廣價值和商業價值,名聲早隨過往的行人和在外淘生活的老云州人傳了出去,如今已遍及臨滄城鄉,風靡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