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牛肉冷片也叫牛肉涼片,肉質精壯,鮮嫩爽口,滑而不膩,鮮香四溢,百吃不厭,是回族的傳統美食,以牛肉為制作主料,精心烹煮而成,原汁原味。臨滄人在食用牛肉冷片時通常會佐以蘸碟,蘸碟的配制也頗為講究,干蘸碟用辣椒面、花椒面、食鹽、味精和其他香料配制而成;濕蘸碟則是用醬油、芝麻油、辣椒油、鹽、味精、花椒油、香菜、蒜泥、蔥花、薄荷、香料等調制而成。其鮮美可口,是老少皆宜的大眾美食。
臨滄飲食文化底蘊深厚。譬如鳳慶的魯史,單豆腐就可擺出一桌宴席來。而其他各縣區、各民族也都有自己的傳統美食。云縣、鳳慶一帶的回族所制的臘鵝、臘鴨及牛干巴,是上好的春節年貨,他們所做的白斬雞也堪稱美味。臨翔平村彝族、傣族所創的“八大碗”(紅肉、橄欖生、骨頭生、油炸知了、油炸搖頭蟲、江筍、酸螞蟻、腌魚鲊),永德“八大碗”(涼雞、骨頭生、豬腳煮紅豆、涼皮、小炒、紅生、燒豬臉、酸扒菜)等,也都風味獨特。另永德俐侎人的烤全羊、臨翔南美鄉拉祜族的烤肉、云縣的火腿木瓜雞也都頗具地方民族特色。
烘籠茶傳統手工制茶工藝伴隨茶房人種茶、制茶、賣茶的全過程。明崇禎12年(1639年),徐霞客游滇西,記載了他在云州觀音閣“僧瀹茗為供”的喝茶情景。《云縣舊志》(1915年)記載:云州茶“以南區茶占十之五六”。南區即“茶房、大寨、大朝山”一線,俗稱“勐麻槽”。明清時設土巡司于此,史稱“大勐麻”。
“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辜負”,臨滄有23 個少數民族,民族文化多元, 各族飲食更是源遠流長,身在臨滄, 你不難發現臨滄人“愛吃”、“會吃”、“能吃”。在臨滄,有酒的地方就有美食, 有美食的地方必定會有音樂,伴隨著美食的香氣,少數民族彈起三弦唱起歌,美食所在,隨心而歌舞,每一個身在其中的人,都會樂不思蜀!
糟辣椒,臨滄人的最愛,幾乎家家都有一壇自制的糟辣椒。糟辣椒做法簡單,秋季辣椒成熟,摘下新鮮辣椒,用清水洗凈,晾干水分,剪去把,裝進準備好的罐里,放生姜、花椒、大蒜和食鹽。一周后,看上去水靈靈、紅艷艷,吃起來香辣清脆的糟辣椒就算做成。糟辣椒放陶罐里腌制,吃時,做一辣子碗,放醬油、味精。糟辣椒口味酸辣,無比下飯,當然很多時候,它是用作炒菜的配料。
滄源自治縣民族美食眾多,觀光旅游在佤山滄源,除親身感受佤族獨特的民族文化,還有就是舌尖上體驗以苦、辣、酸、甜、麻、香為主的民族飲食。
在臨滄的早餐美食界有一段話是:“沒有吃過雞肉米線,等于沒有來過臨滄。” 云縣雞肉米線是以傳統工藝、傳統吃法形成的“不吃也知道,吃過忘不掉”的云縣特色美食。“云縣雞肉米線烹制技藝”現已被列入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云州是內地過瀾滄江神舟渡,再由云州出緬甸達南亞國家的必經要道,在長達五百年間,云州商賈云集,各種小吃應運而生,云縣雞肉米線為其中較有代表性的美食。?
“螞蚱也是肉”,自古,這就是人們吃得最多,說來也是最該吃的蟲,因為你不吃它,它就會吃你——吃你的口糧,它因常吃“皇糧”還得了“蝗蟲”之名。史上“蝗霜水旱”,蝗蟲就列農業四害之首。螞蚱口有利器,善于跳躍、飛行,喜食莊稼,它們成群結隊從田地上飛過,便會顆粒無收。鬧蝗災,糧食沒了,人們就吃螞蚱,蝗蟲成了災民的美味。螞蚱是害蟲,專吃嫩綠的稻葉,稻收時節,已吃得肥壯。稻收后的秋夜里,人們手持電筒或火把到田間去,螞蚱們靜靜趴在稻茬或草禾上睡大覺,這是捕捉螞蚱的好時機,螞蚱捉回后,倒入沸水中,煮沸3~5分鐘,撈在筲箕里晾干。用手揉去螞蚱的雙翅和腳,撒入適量的鹽、辣子面、花椒粉、炒黃豆粉、數滴酒,輕輕揉均勻,腌入罐中,兩三周后就成了清香潤口的螞蚱酸菜。云南人喜食螞蚱,云南十八怪中即有“螞蚱當盤菜”之言,螞蚱過油,香脆無比,下酒很有特色。
酥肉是臨滄一道特色傳統名菜,香酥、嫩滑、爽口、肥而不膩。選材是豬的上半身,因為肥瘦相間,肉比較嫩,將肉切成坨后,然后加上鹽、白酒、淀粉,根據淀粉的多少加雞蛋清調勻,不可太稀也不可太干,腌制五分鐘后,將被面粉裹勻的肉放油鍋里炸,待炸成金黃色,撈出。做好的酥肉色香味俱全,奇香無比。
在云南的少數民族中,要數彝族和羊的淵源最深,滇西、滇西北、滇東有彝族的地方吃羊之風尤盛,彝家人最擅做羊。彝家山寨,逢節日集會或是趕山街,都有全羊湯鍋上市。趕街的在食攤旁,就一碗羊湯鍋,吃上一塊蕎粑粑,再來上二兩苞谷酒,是很愜意的事。
汪曾祺先生寫道:“昆明的牛肉館的特別處是只賣牛肉一樣——外帶米飯、酒,不賣別的菜肴。這樣的牛肉館,據我所知,有三家。有一家在大西門外鳳翥街,因為離西南聯大很近,我們常去。牛肉館的牛肉是分門別類地賣的。最常見的是湯片和冷片。白牛肉切薄片,澆滾燙的清湯,為湯片。冷片也是同樣旋切的薄片,但整齊地碼在盤子里,蘸甜醬油吃(甜醬油為昆明所特有)。湯片、冷片皆極酥軟,而不散碎。”
臨滄江河縱橫,湖泊星羅棋布,魚一多,各地就都有自己的吃法。 蘸水魚二十世紀末開始流行于云南。臨滄蘸水魚一般都用羅非魚。將魚殺后去鰓、除鱗,切段,放入冷水鍋中,放入姜片、蔥段、胡蘿卜條,下料酒和鹽,煮沸,除去浮沫。吃蘸水魚,蘸水很重要,用一碗,放入蔥、姜、蒜、鹽巴、胡椒面、花椒面、煳辣椒面、香菜末。魚肉挑出,蘸水一涮,五味融入肉中,入口一嘗,周身通泰。